贵州“三四五六”推动农村信用工程见实效-凯发体育注册官网
2007年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对贵州省诚信农民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以来,贵州省农信社以“诚信贵州”为主线, 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不断促进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问题,有力助推了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一、“三大指标”明确农村信用工程功能定位。一是明确实施普惠金融指标。把普惠金融服务作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基础指标,重点从普及金融知识、推行网格化金融服务、科学评级授信、建立农村信用工程数据库、提升助农脱贫流动服务、提升农民工金融服务、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等10项指标进行细化量。通过不断提高对“三农”、小微等广泛阶层和群体的服务覆盖率、精准度,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二是明确服务实体经济指标。把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核心指标,作为农信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重点从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推进提升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支持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发挥地方政府配置财政资源作用等10项指标进行细化量化。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丰富服务手段,不断加大支农支小信贷投入,突出支持重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三是明确打造信用环境指标。把打造信用环境作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基本指标,重点从地方党政主导作用发挥、诚信宣传教育、不良贷款管理、联合惩戒实施、贷款诉讼案件执行、金融风险防化等10项指标进行细化量化。通过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优化金融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提升全民诚信意识,为农村信用工程的达标升级和维护巩固提供有力支撑。
二、“四级联创”找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路径。一是信用农户评级。将信用农户评定作为基础,进村入户对农户偿债能力、偿债意愿两方面情况进行资信调查,在确保农户资料真实、完整、准确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工作,并根据对农户资信调查情况和信用农户7项评定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在信用农户中确定特优、优秀、较好、一般、普惠五个信用等级,每个信用等级按照授信公式核定不同的授信额度,最高可授信50万元。农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经公示无异议后,可在授信期限内任何时点到农信社办理贷款。二是信用村组创建。对农户建档面达100%,信用等级评定达80%以上,农户贷款面和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农户不良贷款率5%以下等,且按照信用组9项评定标准综合评分80分以上的,可按程序申报评定为信用组。对信用组比例达90%以上,村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建档评级授信面达到标准,存贷款持续增长,不良贷款率控制在5%以内,将诚信纳入村规民约,且按照信用村26项评定标准综合评分85分以上的,可按程序申报评定为信用村。三是信用乡镇创建。根据信用村组创建情况,对信用村占80%以上,网格化金融服务、金融知识普及等基础金融服务工作扎实,农信社存贷款稳定增长,“整村授信”积极推广,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社会诚信氛围浓厚,金融风险管控有力,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在5%以下等,且按照信用乡镇43项评定标准综合评分90分以上、在职乡镇和村组干部无不良贷款的,可按程序申报评定为信用乡镇。四是信用县市创建。对信用乡镇占辖内涉农乡镇90%以上,信用单位、信用企业、信用商圈等信用共同体创建有力,农村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对农信社农村金融服务满意度测评80分以上,农信社主动融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贷款市场份额居当地银行业首位,支农主力军作用有效发挥,财政涉农资金存放与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水平相匹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持续向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落实,金融风险防化有力,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且按照信用县市28项评定标准综合评分90分以上的,可按程序申报评定为信用县市。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省已创建农村金融县(市、区)21个,占23.86%;创建信用乡镇986个,占73.69%;创建信用村12896个,占80.13%;创建信用组124232个,占76.40%;建档农户786.82万户,建档面达96.72%;授信农户707.12万户,授信金额4434.61亿元。
三、“五项机制”确保农村信用工程落地落实。一是共建共创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分别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健全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党政主导、农信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作用。地方党委政府研究制定具体的目标责任体系和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各相关职能部门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同时,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力量共同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在全社会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二是督促指导机制。各级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督促指导,深入工作一线调研,采取抽样调查、现场暗访等方式进行督导。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调度会、联席会、推进会等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提炼和推广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考核奖惩机制。将农村信用工程达标升级工作纳入全省农信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科学制定考核方案,实行分类考核。同时,建立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正向激励和负向惩戒机制,对工作突出的责任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完成创建的信用主体实施“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对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履职不到位或工作推进不力的,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四是质量预警机制。重点以贷款不良率指标作为衡量农村信用工程巩固维护情况的依据,建立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镇、农村金融信用县质量预警机制。对不良率超过3%的进行预警,不良率超过5%的进行现场督导和限期整改,并控制贷款投放总量,切实防止信用环境恶化。五是退出管理机制。主要通过对创建后的信用主体实施年审,实行能进能出的退出管理机制,避免“重创轻管”现象,确保创建成果得到持续维护巩固。信用农户年审结论为“信用等级取消”的,取消信用农户称号;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镇年审结论为“不合格”且在一个季度内未整改达标和信用县市连续两年年审结论为“不合格”的,取消其信用称号,对取消信用称号的信用主体,同时取消相应优惠政策,指标达到评定标准后,可按评定程序重新申报验收
四、“六项成效”彰显农村信用工程服务本色。一是有效破解农户贷款难。通过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创建工作,以信用为基础,让农户以低门槛的信贷方式获得贷款支持,突破了农民贷款需要担保的传统做法。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省农信社发放农户贷款2355亿元,有274.75万户农户获得小额贷款支持,农户贷款占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的52.26%。全省95%以上的农户贷款、80%以上的农业贷款和46%的小微企业贷款由农信社发放,增强了农户、小微企业信贷资金获取能力。同时推行柜台限时办贷机制,实现了农户办理贷款如存款一样方便。二是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过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融合全省“大扶贫”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升。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442.19亿元,累计发放“特惠贷”436.2亿元、惠及80.97万贫困户,余额267.5亿元,占全省扶贫小额贷款的99%,累计投放一县一业“深扶贷”24.19亿元、17666户,带动29635户贫困户就业增收;累计支持五大产业7.72亿元、3843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551户,累计支持特色产业16.47亿元、13823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1084户;投放扶贫产业子基金47.3亿元、支持项目170个,直接或间接带动3.1万贫困人口就业。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服务,为22.73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建档、评级,为21.69万户搬迁农户授信,授信金额达123.69亿元,累计发放81.33亿元贷款支持12.88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三是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诚实守信观念深入人心,用村组、信用乡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诚实守信观念深入人心,基本形成“人人讲诚信、争当信用户,户户讲信用,争创信用村;村村讲信用、争创信用镇”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严格执行联合惩戒制度,加大对赖账户、钉子户恶意逃废债行为的依法限制和打击力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破坏金融信用环境、扰乱金融服务秩序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省共5936个行政村将诚信建设纳入村规民约,90%以上信用乡镇政府与行政村签订不良贷款清收目标责任书,并列入各村年终考核加扣分项,全省农户贷款不良率仅2.98%。四是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通过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构建了符合贵州实际、具有贵州农信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省农信设立村村通服务点16878个,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设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13个,累计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各类金融服务149万余人次;开展流动金融服务15.4万余次,实现行政村流动金融服务全覆盖;举办“金融夜校”38万余场次,惠及492万名群众。五是有效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乡村干部与农信社员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活动,加强与农户的接触,对农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逐户了解,拉近了与农户的距离,更加密切了政银、银企和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把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农信社支农服务与农民金融服务需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纽带”。截至2019年6月30,全省共召开各级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推进会9840余场次,召开农户等级评审会8.96万余场次,农户走访实现零遗漏、全覆盖。六是有效推动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6151.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5031.13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位居省内银行业机构首位。全省有76家县联社、农商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占当地首位,机构网点覆盖城乡,已成为省内资产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支农支小力度最强、金融服务最宽、机构网点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走出了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