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遵义农信:只争朝夕谱新篇-凯发体育注册官网
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存款新增千余亿元,贷款新增近千亿元,改制组建农商银行11家,遵义农信只争朝夕,把改革发展和责任担当写在了黔北大地。
党建引领铸辉煌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更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黄金十年”来,遵义农信聚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个课题,奏响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并进“协奏曲”,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业务发展之路。
下辖的遵义、桐梓、汇川农商银行和赤水农信联社,在抓党建融合、促业务发展中创新推出了驻村名誉金融主任、“四张亲情”名片、“三个联盟”和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农信黔行”党建子品牌,积极为支持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娄山关下的板桥镇,在汇川农商银行第六党支部的持续支持下,已成为遵义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小镇和红色产业孵化园,这里的农家乐、乡村旅馆由最初26家发展到600余家,带动2500多人增收致富,为群众创造了2千多万元的年收入。
播州区那片曾被叫作“荒茅田”的地方,随着“精准扶贫”方略落地实施,遵义农商银行在这里推进信用工程打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一路走红,制陶技艺传承创新,“改头换面”成为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花茂村。
牢记使命勇担当
结对帮扶显真情。
脱贫攻坚以来,遵义审计中心统筹累计发放社团贷款5.2亿元支持务川教育、医疗、旅游等项目建设,和14家行社结对帮扶15个极贫村,为贫困农户送去了2600余万元帮扶资金。
如今,高炉的贫困户搬进了“农信小康屋”,天山的村民告别了饮水难,萧条的龙潭古寨蝶变为靓丽的景区。村民申福进至今记得,龙潭古寨未开发旅游以前,整个古寨只有两户农家乐,村民都是以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家家养猪喂牛,以农作物收入为主,下雨天一涨水,整个寨子就很脏。自从开发旅游以来,猪圈拆了,环境改好了,如今的农家乐、客栈已发展起了40多户。
此外,遵义农信累计派出有经验、懂农村的驻村干部60余人次,奔赴各县市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如今,仍有21名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奔赴在一线。
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的袁洪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从帮助习水县石门村的贫困户修房子、争取资金修通公路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入手,如今已带动该村135户507人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驻村七年多的田伟杰,通过“黔农云”平台开起了“云超市”,把正安县长兴村的土鸡蛋、土特产卖到了大江南北。遵义审计中心派驻务川县上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苟长海,扶持产业不停歇,“麻阳河”牌蜂蜜走出了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年前的6月5日,遵义农信第一个“信合村村通”便民服务站在仁怀市诞生,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就此打通。
2022年,遵义农信赋予“黔农村村通”生产生活、党务政务、医疗卫生、务工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覆盖遵义市行政村的1816个“信合村村通”转型升级为“黔农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全市127万户群众足不出村就享受基本金融服务和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政务服务。
如今,“黔农村村通”已成为遵义农信助力农村产业革命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正改变着遵义人民的农村金融生态和支付环境,改变着广大群众的理财观念和消费方式。
助力实体有力量
回眸这十年,遵义农信推动服务转型,拓宽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触角,把一项项助企惠民贴心举措精准输送,“护航”实体经济结硕果。
作为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的湄潭县,茶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如何针对茶产业不同环节,不同客户类型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快捷有效的金融服务,湄潭农商银行结合茶产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着力研究融资“难、慢、贵”的根源,开启了让茶叶香飘海外、35.1万茶农致富脱贫、396家茶企茁壮成长之路。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支持乡村振兴,遵义农信立足资源禀赋,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着力提升服务的针对性、适配性、有效性,赤水、遵义、习水、湄潭、凤冈、道真等行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先后推出了“竹链贷”“辣链贷”“羊链贷”“惠茶贷”“牛链贷”等信贷产品,将有限的信贷资源不断向绿色产业、“三农”和小微领域倾斜,为遵义市十二大农业主导产业提供着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金融服务。
截至2022年11月末,遵义农信涉农贷款余额785.8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4.56亿元,均占遵义市金融机构首位。
历史见证光辉岁月,未来播撒新的希望。
在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征程上,遵义农信始终初心如磐,信念如山,踔厉奋发,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守好市场定位、夯实发展基础、推动改革创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继续为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贡献农信力量。